這是義大利圓夢之旅的最後一個重頭戲。早上我們依慣例與當地導遊集合,因義大利政府為保障當地觀光產業的就業,特別規定所有參觀團必須由義大利當地導遊帶領入內。我們的導遊說早期義大利人導遊是只負責帶人不願負責解說,而現在當地的華語導遊多了,專業解說就由華語導遊負責了。這幾天遇到的當地導遊人都不錯,但最精彩的就屬今天了。

看過夜遊時的羅馬競技場後,當白天再看全貌時更有讓人驚嘆古羅馬人建築技術,不但能同時讓5~6萬人進入競技場內找到自己的座位所在,更在頂部設有可以撐起遮陽布的機關,只可惜在古羅馬帝國衰退後,原在競技場外牆的大理石全都被百姓們給瓜分或是被教宗們移往他處建設教堂等。

RO1
義大利最後一天的第一站羅馬競技場及君士坦丁凱旋門

而在羅馬競技場的不遠處有君士坦丁凱旋門,這才知道原來不只有法國有凱旋門,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凱旋門是為慶祝戰爭勝利而建的紀念性建築物,所以眼前的這座凱旋門就是記錄及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戰爭中獲勝並統一帝國所建的。

聽完導遊介紹羅馬競技場及自由活動拍照後,我們很快的移往下一個地點,義大利著名的許願池特萊維噴泉(義大利語:Fontana di Trevi)。特萊維噴泉是羅馬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巴洛克式噴泉,整體是以海神宮的眾神作為主角,花了二十多年才興建成的。這裡不但是羅馬假期女主角吃冰許願的地方,更成為每個遊客到義大利羅馬必定造訪之處。

P1040717
特萊維噴泉

由於來這邊的遊客非常的多,當地導遊也稱這裡為一級警戒區,再三叮囑大家要小心隨身貴重物品。穿過小巷,人潮湧現在眼前,大伙一面興奮的聽當地導遊說在噴泉兩旁有好吃的冰淇淋店,一面互相警惕身上的包包,待確定自由活動時間後,大家很快的衝到噴泉前面拍照,並拿好銅板準備許願。而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再「重返羅馬」,重回義大利。至於許願池裡的錢,據說羅馬政府會定期去撈起資助當地許要幫助的人,可說一舉兩得。

最後一天,當然不能錯過義大利的冰淇淋。我們進入面對噴泉的左手邊的冰淇淋店,一進門店員就很熱心用中文問候我們,還大讚台灣好。我和羊妹各自選了三種口味的冰淇淋有蔓越莓、草莓、牛奶、檸檬、咖啡及店員推薦的PISTACCHIO(開心果),每種口味非常非常的味濃好吃,新嘗試的開心果冰淇淋口味介在花生與腰果中間,非常特別又好吃,也是導遊們推薦大家必吃的口味。

P1040720
六種口味的冰淇淋

結束短暫的巷弄探險之旅回到集合的地點,大伙跟著當地導遊走過彎曲的小徑,來到另一個著名景點-萬神殿。但提到萬神殿多數的人先想到的應該是附近的金杯咖啡(TAZZA D'ORO),經大家的口耳相傳,金杯咖啡已成為來羅馬必買的東西之一。為了讓大家方便參觀萬神殿,導遊統計全團要買咖啡粉或咖啡豆的數量後,在我們參觀時先去金杯咖啡店幫大家購買,以免除等待的時間。

萬神殿(Pantheon)又稱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是西元 125 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重新修建的古羅馬重要建築;自文藝復興時期起成為偉人的公墓,如艾曼紐二世、拉斐爾和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等皆在此長眠。萬神殿的入口是由三角頂與16根巨石柱所組成的前廊,據說石柱的基座來自希臘、花崗石柱體來自埃及、頂部的大理石雕飾來自北義大利,除了無法想像古羅馬人如何將這些重達百噸的石塊運往羅馬外,更不禁讚嘆萬神殿的雄偉。

P1040734
外貌雖舊但令人驚嘆的萬神殿

不過,萬神殿整體建築真正厲害的地方是內部的圓頂,全部以混凝土所燒製且沒有用任何的鋼筋所建成的,圓頂以等數漸小的五凹格花紋的方式,往頂部延伸至上方的約九公尺的圓洞天窗,一方面減輕圓頂頂部的重量,另一方面在視覺效果上呈現放大的作用。被米開朗基羅稱讚為「天使的設計」的圓頂,到現今仍未解開當時的古羅馬人是如何用混凝土燒成如此巨大的圓頂卻不會崩塌?真的很神奇。

此外,建築學家與天文學家還發現圓頂天窗光線的移動就像一個大型的日晷。而參觀當日太陽光透過圓洞天窗的照射下來的光線,感覺有點像天使的翅膀一樣,飛舞在圓頂上。圓洞的光線除了是萬神殿唯一的照明外,也是下雨時用來減輕圓頂重量的排水孔;至於流下來的水會順著洞口下方有小孔的大理石排出去,不得不佩服古羅馬人智慧與設計的巧思。

邊驚嘆邊聽當地導遊解說萬神殿的故事,才注意到圓頂下方用各色大理石組成的建築,除了有各式雕像外,還有先前提到的偉人棺木(可惜,我已經不記得導遊介紹的內容了)。結束萬神殿的參觀後,我們先到近郊吃中式合菜,再來就要進到世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RO2
萬神殿的大圓頂,圓頂天窗光影,圓頂下的排水孔,美麗莊嚴的內貌

梵蒂岡(Vatican)為天主教最高權力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也是世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在義大利旅遊的這幾天中,可以發現許多的建築都與宗教或神話有關係,必須要知道聖經的故事才能了解建築的歷史或藝術的典故,因此,在我們要參觀梵蒂岡博物館(義大利語:Musei Vaticani)時,首先來到松果庭院的兩旁聽著當地導遊解說梵蒂岡博物館內最有名的米開朗基羅的溼壁畫《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由於溼壁畫的保存不易,在參觀時是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拍照及攝影,因此,博物館館方要求所有進入參觀的當地導遊必須在此先跟遊客介紹兩個畫作的內容後,才可以入內。

聖經的故事我就不多作解說了,來講講當地導遊介紹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展現其雕刻上的天份與能力,爾後於藝術和建築上的發展更是讓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但由於米開朗基羅的個性古怪、脾氣不好、固執又不合群,常常為他工作帶來困擾,而當他不能反抗時,就將怒火展現在作品上。以《創世紀》來說,由於長時間的仰頭工作又與當時教庭的人相處不好,導致整幅畫呈現一個很有的趣的現象,就是越早期完成的部份人物越細緻,而後期完成的人物比例變大且粗糙,顯示米開朗基羅急於完成畫作結束這個擾人的工作,哈!

另外一個更有趣的故事是在畫《最後的審判》時,米開朗基羅把自己的肖像畫作剝皮聖人所割下的人皮,並把他所厭惡的教宗也畫下方地獄被蛇怪咬。不過,當米開朗基羅完成畫作時,因畫作中的人物全都以裸體姿態呈現,被某位樞機教嚴正的反對指稱褻瀆神靈向教宗抗議,在米開朗基羅去世後,教宗便命人將畫作上的人物都加了遮羞布,因此,變成現今我們看到的樣子。

RO6
梵蒂岡博物館,松果庭院,最後的審判介紹

經過漫長的等待與解說,終於等到進入梵蒂岡博物館。首先進入的是各式各樣的大理石雕塑,及各色馬賽克拼貼的大理石地板;再來就各式的壁畫、壁掛式織品或地毯,和各式各樣的繪畫。每個作品都有上百年的歷史,讓大家看得目不轉睛外,一直仰頭看著天花板加上參觀的人潮眾多,很快就有頭昏腦脹的感覺。

最後順著人潮來到一開始在松果庭園聽溼壁畫《創世紀》及《最後的審判》的所在地西斯汀大教堂,先前的作品部份可以用相機拍,但不能使用閃光,但一進入西斯汀大教堂就不可以再使用相機了,在教堂內壁畫周圍站了不少的服務人員,盯著全場看是否有人違反規定,但由於場內的遊客實在太多,不時可以看到有偷拍的人(各國的遊客都有),所以會一直聽到服務人員大聲的斥責偷拍者。雖然沒能拍下來很可惜,但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作品,仍舊希望到此的人能遵守規定。

RO7
梵蒂岡博物館外的風景,仿浮雕的壁畫,古地圖區,地毯畫

參觀完梵蒂岡博物館,導遊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而當地導遊則帶著有興趣的人參觀世上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意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這裡不但是集藝術之經典、建築之精美外,還是歷代教宗們的墓。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米開朗基羅年輕時的雕刻作品《聖殤》(Pieta),但由於幾年前被精神異常的人士破壞,現在已無法近距離的觀看作品。

教堂的中央大圓頂是由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在陽光的照射下特別的雄偉壯觀,仍舊再次感嘆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全才;大圓頂下的祭壇所使用的青銅,是由萬神殿所拆下建造的,雖看起來華麗,但卻帶者些許點遺憾。隨著當地導遊來到教堂中的聖彼得雕像,據說摸著雕像的右腳許願會成真,所有人跟著當地導遊排起隊來,帶著虔誠的心許下了我們離開義大利前最後一個心願。

RO8
聖殤,聖彼得大教堂大圓頂,圓頂下的祭壇,最後一眼的梵蒂岡

結束了所有的行程,並非常感謝的與當地導遊告別。緊接著把握住最後的自由活動時間,大伙忙著拍照、寄明信片,還有決解民生問題,默默的帶著滿滿的收獲準備離開。而來到聖彼得大教堂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就是看梵蒂岡的瑞士近衛隊士兵。穿著像是小丑服的瑞士近衛隊士兵是負責整個梵蒂岡的守衛與教宗的安全,但由於服裝非常的吸睛也成為遊客們到梵蒂岡必拍的人物。

DSCF4361
瑞士近衛隊士兵~帥啊!

義大利的最後一天行程超滿,整個走完有無限的疲累感,又為了買精品要退稅的團員們,提早兩個小時就到機場等待,直到搭上飛機前都還沒有時間去細細回想這幾天在義大利的總總。直到寫起BLOG後,才更懷念起義大利的旅行,更激發起再次重遊義大利的願望。這個國家的歷史與藝術真的多到讓人目不轉睛,但真的不要只光專注於這些古蹟,偶爾學學義大利人的生活方式,在浪漫與悠閒中再次體驗過生活快樂,相信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

 

《後記》
雖然去義大利已快過了一年才把遊記寫完(吃的部份還沒有寫>"<),但每每看到照片,腦中總會想起當時許許多多回憶。而遊記的部份還是會陸續補完,不為什麼,只希望把自己旅遊的過程做個紀錄。對義大利的印象仍舊非常的好,也再次做了要去義大利的約定(希望可以實現啦!),真的要再次說趁有體力的時候去遠一點的國家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yug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